Münchner Philharmoniker|慕尼黑愛樂

 

About

德國三大樂團之一的慕尼黑愛樂樂團,被視為德奧作品正統的詮釋者。1893年由鋼琴製造商之子凱姆(Franz Kaim)所創立,為德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在「凱姆管弦樂團」的時代,在許多知名指揮家的領導下,以及與偉大作曲家的互動中,在慕尼黑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成為歷代指揮大師傳奇的締造者。

樂團成立初期,指揮家溫加特納 (Felix Weingartner)、宗培(Hermann Zumpe)、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的學生洛維 (Ferdinand Löwe)奠定樂團高超的演奏,透過多次巡演,提高樂團的國際聲譽。1898年3月1日,樂團在維也納成功演繹布魯克納的第五號交響曲,從此奠定樂團引以為傲的布魯克納音樂傳統。1906年傳奇指揮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首次指揮樂團,奠定慕尼黑愛樂演奏宏大的德意志作品傳統。

馬勒於1897年首度指揮樂團,更於1901年與1911年首演他的第四號交響曲和第八號交響曲;指揮大師華爾特(Bruno Walter)於1911年11月,馬勒逝世後的六個月指揮樂團首演其曠世巨作《大地之歌》。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團員被徵召服兵役,迫使樂團停止運作。戰後,樂團被慕尼黑市接管,馮·豪澤格爾(Siegmund von Hausegger)在1920年至1938年間擔任音樂總監,對布魯克納兩部交響曲原始版本進行全球首演。1928年,樂團更名為「慕尼黑愛樂樂團」。1938年至1944年夏天,奧地利指揮家卡巴斯塔(Oswald Kabasta)率領樂團在國內外多次巡演中,發揚慕尼黑愛樂的布魯克納傳統,並展示樂團高水準的交響樂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首場音樂會由約胡姆(Eugen Jochum)開場,演奏在大戰期間被禁演的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1945年之後,樂團在羅斯鮑德(Hans Rosbaud)、里格爾(Fritz Rieger)、肯佩(Rudolf Kempe) 的領導下,擴展巡演版圖,建立國際聲望。

1979年2月,羅馬尼亞指揮家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接任音樂總監,他曾接替福特萬格勒執掌柏林愛樂,這個指揮史上獨一無二的傳奇人物與樂團共同演繹具有傳奇色彩的布魯克納音樂會,演奏足跡遍及歐洲、南美洲和亞洲,將樂團的國際聲望提升至新的高度。

自1999年9月至2004年7月,美國指揮家李汶(James Levine)接任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並領導樂團進行長期的巡迴演出。

2004年1月,指揮大師梅塔(Zubin Mehta)被任命爲樂團史上第一位「桂冠指揮」。2003年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接任音樂總監,為紀念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在慕尼黑首演100週年,蒂勒曼於2010年10月指揮兩場該作品的演出。2012年指揮巨擘馬澤爾(Lorin Maazel)於被任命爲首席指揮,帶領樂團邁出更輝煌的一步,直至 2014 年去世,他致力於拓寬樂團的曲目並實現更豐富靈活的聲音。

2015年至2022年,葛濟夫(Valery Gergiev)接任首席指揮,在此期間,樂團在透過自有品牌MPHIL唱片公司錄製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繼2024年1月桂冠指揮梅塔成功演繹布拉姆斯全集之後,該廠牌計劃發行全套四部交響曲,而與鋼琴家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合作的兩部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也將以 LP 唱片形式發行。

2018年,慕尼黑愛樂樂團歡慶創立125週年紀念,樂團以「平易近人,開拓創新」為新的座右銘,擴大其音樂節目,為觀眾創造接觸古典音樂的機會。樂團更透過「古典樂園」(Spielfeld Klassik)為年輕人和老年人制定全面性的音樂教育計畫。每年舉辦150多場活動吸引多達 35,000名各年齡層的人參加。 

2023年2月,慕尼黑愛樂樂團任命夏尼(Lahav Shani)為首席指揮,他將於2026年9月正式上任;夏尼在2024/25樂季以「夢想」為主題在慕尼黑音樂廳和巡迴演出中指揮六場不同節目的音樂會。

Webs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