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Gerhaher|葛哈爾

 
 

About

德國男中音葛哈爾被譽為「重新定義德文藝術歌曲演唱標準」的歌唱家。他原本主修醫學,在醫學院時期即跟隨男高音庫恩(Paul Kuen)和格魯巴赫(Raimund Grumbach)學習。之後就讀於慕尼黑高等音樂院,學習歌劇和藝術歌曲演唱,師從伯傑(Friedemann Berger)。在進行醫學研究的同時,葛哈爾在費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和博克(Inge Borkh)的大師班完善他的聲樂訓練。葛哈爾與數十年的鋼琴夥伴胡伯(Gerold Huber)目前任教於慕尼黑高等音樂院,開設藝術歌曲詮釋課程,並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授課。

30餘年來,葛哈爾與胡伯在音樂會和錄音中致力於藝術歌曲詮釋的研究,榮獲許多重要獎項,包括1998年巴黎國際歌唱大賽殊榮;2003年專輯《舒伯特:冬之旅》贏得德國唱片《回聲獎》;2017年專輯《美麗磨坊少女》再度贏得《回聲獎》;2024年獲對歌曲藝術做出重大貢獻的「沃爾夫獎章」。2004至2020年間歷時15年,以無比的毅力,共同完成自1970年代費雪迪斯考之後的唯一一套收錄299首歌曲的《舒曼藝術歌曲全集》。他們的演出足跡遍及國際重要舞台,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阿姆斯特丹大會堂音樂廳、阿姆斯特丹艾河音樂廳、科隆愛樂廳、盧森堡音樂廳、柏林愛樂廳、巴黎愛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維也納音樂廳、馬德里薩爾蘇埃拉劇院和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倫敦威格莫爾音樂廳,並定期在慕尼黑、艾克斯、海德堡、薩爾茲堡、格拉納達、柏林、琉森、愛丁堡、萊茵高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音樂節演出。

作為獨唱家,葛哈爾定期與指揮大師合作,包括拉圖爵士(Sir Simon Rattle)、哈丁(Daniel Harding)、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海丁克(Bernard Haitink)、布列茲(Pierre Boulez)、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帕帕諾爵士(Sir Antonio Pappano)、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和楊頌斯(Mariss Jansons)等。合作的樂團包括倫敦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瑞典廣播交響樂團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頂尖樂團合作,他也是柏林愛樂樂團有史以來首位駐團聲樂家。

作為歌劇演唱家,葛哈爾在世界頂級歌劇院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柏林國立歌劇院、慕尼黑歌劇院和倫敦柯芬園皇家歌劇院、薩爾茲堡音樂節演出,他於2015年9月在蘇黎世歌劇院首演貝爾格歌劇《伍采克》中的同名角色是他歌劇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葛哈爾為SONY索尼古典的獨家藝術家,他和胡伯發行所有舒伯特、舒曼和馬勒的藝術歌曲專輯。2021年《舒曼:藝術歌曲全集》是他長期以來的音樂企劃;《藝術歌曲大全》是他與巴伐利亞廣播電台和海德堡樂團聯合製作的專輯;2022年由霍利格(Heinz Holliger)指揮巴塞爾室內樂團合作演出謝克《輓歌》;與小提琴家齊默爾曼(Tabea Zimmermann)合作錄製霍利格詩劇《月》和里姆(Wolfgang Rihm)《聖母哀悼曲》,葛哈爾絕世的藝術詮釋,為藝術歌曲注入罕見的音樂強度。此外,他的著作《抒情日記》,對於藝術歌曲詮釋有完善的論述。

Website >